福绵区一村一品服务平台
本站网址:
石和福进茶厂.108cun.com
将本站设为浏览器首页 将本站加入到收藏夹
新茶上市

民营企业积极加入广西扶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6-08-20 08:31:59     阅读:411 举报


  覃运超和妻子是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纪呇村村民,该村原是个贫困村,小两口自从在该县的歌娅思谷景区上班后,月收入接近4000元,才一年就摆脱了贫困。在桂西地区,像覃运超夫妻这样通过在附近景区上班脱贫的村民还有很多,这得益于地方政府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让民营企业在旅游扶贫中挑起了大梁。

  立足景点辐射带动

  离南丹县城8公里的歌娅思谷景区是一个集民族文化、休闲游览、购物、生态农业、绿色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区,由民营企业广西东谋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谋公司”)投资建设。

  为让企业在旅游扶贫中大显身手,打造中国白裤瑶民族风情旅游度假区,南丹县政府于2013年将歌娅思谷景区规划范围内的特许经营权授予东谋公司,并整合资金近千万元实施景区周边村屯风貌改造、景区停车场、河道生态治理、白裤瑶民族工艺传承基地等项目的建设,有力支撑了景区建设和发展。

  “2014年景区运营以来,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南丹县旅游局局长陈丹夏说。

  歌娅思谷景区在发展中遇到了用地的问题,经协商,东谋公司以每年每亩600元的租金流转周边农户土地823亩,并优先安排租地农户和周边农民在景区就业。目前,在景区签订就业合同的有153人,其中贫困人口87人,安排从事管理、导游、保安、餐馆服务、环卫、田园管理等工作,月均工资2000元,有54名白裤瑶村民兼职参加原生态民俗风情篝火晚会演出,每人月均收入400元。另外,公司还为有经营意识的农户提供低价租赁商铺,让他们经营旅游商品、乡土小吃、农特产品,月均收入2000元。

  在大力推进旅游扶贫的同时,歌娅思谷景区也得到了发展壮大,成为广西著名的休闲观光和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东谋公司的负责人说,由于得到了当地政府在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他们参与的旅游扶贫项目得到顺利开展。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旅游扶贫长效机制,让更多农民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

  据统计,歌娅思谷景区辐射带动里湖瑶族乡瑶里村、里湖社区和城关镇恩村等共549户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共有139户贫困户、569人在景区发展中获益,其中103户贫困户、443人实现脱贫。

  依托优势创新模式

  王尚屯是白裤瑶族聚集地。2010年,河池市整合资金110多万元改造王尚屯的基础设施,东谋公司在这里建立了南丹县民族工艺传承基地。当笔者来到王尚屯时,看到身着瑶族服装的妇女们正用传统针法绣制瑶锦,向游客展示白裤瑶族原始针绣工艺。经过6年的旅游开发,这个曾经闭塞落后的白裤瑶寨逐步摆脱了穷困,成为南丹县歌娅思谷景区的特色旅游点。“旅游项目在王尚屯开启后,过去的烂泥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公路,水、电、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也更齐全了,游客越来越多。”王尚屯村民黎晓梅说,依靠销售手工艺品和向游客出租白裤瑶族服饰,她和丈夫的月收入达到了7000余元。

  据介绍,在王尚屯特色村寨,东谋公司采取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展旅游扶贫,公司依托白裤瑶生态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以民族特色村寨和民俗演艺等资源入股,合作社以相应比例的景区门票收入作为补偿金给入股农民分红。公司还通过引导农户在景区周边发展特色种养,开办农家乐、在景区务工和生产白裤瑶民族工艺品等增收致富。

  在白裤瑶民族工艺传承基地,由东谋公司统一组织白裤瑶族群众统一生产手工服饰,以及陀螺、竹筒鼓、鸟笼等民族工艺品,使白裤瑶民族工艺品从散户经营走向规模化、产业化,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地。据介绍,目前有312户白裤瑶村民参与民族工艺商品生产,户年均收入5000元以上。

  同样是南丹县旅游扶贫重点企业的还有广西丹泉酒业有限公司,它不仅是广西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也是广西工业旅游示范点。“十二五”期间,该公司安排400多贫困户到公司就业,年人均收入达3万元,辐射带动1400多人脱贫。针对每年需要大量的高粱作为生产原料,公司在当地农村推行“公司+基地(红高粱种植园)+合作社”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600户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实现收入,还有216名贫困村民选择在种植园进行季节性务工。去年,公司启动异地扶贫搬迁规划,解决了30户、153人就业问题。

  南丹县委书记覃荣化说,“我们紧紧依托产业、生态和民族文化的优势,抓住精准扶贫契机,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真正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

  政府主导实现双赢

  在广西旅游界,李美孝创办的广西寿乡国际旅游集团(以下简称“寿乡国际”)颇有名气,不仅因为其在世界长寿之乡——巴马开发了一大批旅游项目,更因为十多年来,他一直秉持着“开发一方景区、带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把旅游开发与扶贫工作融合谋划,让成千上万人摆脱了贫困。

  2005年,慧眼识宝的李美孝来到当时知名度还不是很大的巴马。在随后的一系列旅游产品开发中,寿乡国际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带动能力强的特点,大力开展旅游扶贫。

  在巴马县委、县政府的主导下,寿乡国际决定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采取直接投资、帮扶建设的方式,在全县建立并发展了三大旅游扶贫项目基地,引导扶持农民致富。首先是提升和发展了水晶宫景区、百鸟岩景区。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旅游已经成为这两个景区所在地的那社乡、甲篆镇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引擎,让1.2万余人吃上了旅游饭。在赐福湖投入6000多万元打造的长寿岛旅游项目,带动了库区移民经济发展。大型山水实景剧《梦?巴马》演出就带动那坝村2200多群众脱贫致富。按照“企业+农户”“公司+基地”模式,发展吉膳人家系列健康生态食品等一批特色种养加项目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使千家万户的“小细胞”成为集中连片发展的“大群体”,促进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给群众带来了实惠。

  巴马县旅游局局长黄燕飞说,盘阳河畔的甲篆乡百马村坡纳屯2005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通过发展养生度假旅游,2015年该屯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

  治穷先治愚,扶贫要扶智。巴马地处大石山区,开展旅游扶贫的对象是农民,重点是扶持农家乐发展。寿乡国际的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当地农家乐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于是,他们决定从技能培训、宣传营销、建立制度入手,扶持农家乐发展,把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培训内容涉及特色养殖、缝纫裁剪、旅游商品制售、旅游经营管理、餐饮烹饪服务等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为保证学习效果,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带领部分村民到桂林、阳朔等地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提升了意识。近两年,寿乡国际共培训景区周边群众2200余人次,接受培训率达80%以上,农民的思想意识、从业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更快地融入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中。

  为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助推旅游扶贫,寿乡国际还无偿赞助1500万元建设甲篆至那社水晶宫景区公共交通公路、赞助100万元建设赐福桥头至坡贵码头公共交通公路等,实现交通要道充分融合旅游公路、通村扶贫公路、生产生活要道。

  据统计,11年来,寿乡国际在参与旅游大扶贫、带动帮扶村精准扶贫中,直接和间接带动2.1万多人就业。

  “民营企业能在扶贫攻坚战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是因为有县委、县政府在规划、土地保障、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农民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一系列政策,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负责人说,旅游企业通过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赢”,很好地促进了旅游扶贫的开展。

来源: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